专业号

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中南段西坡的江西省石城县东南部与瑞金市东北部交界地区,地理坐标北纬25°56′30″—26°7′42″,东经116°15′1″—116°29′06″。总面积16100.85公顷,其中核心区5491.8公顷、缓冲区3493.6公顷、实验区7115.45公顷。石城管理局面积10758.75公顷,瑞金管理局面积5342.1公顷。

保护区处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渐向西北方向倾斜,境内峰峦起伏、群山连绵、最高峰鸡公岽海拔1389.9米。保护区气候温和湿润、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年均降雨量1698.2—2024.4毫米。区内土壤由以花岗岩、石英岩和紫色页岩等成土母岩发育而成的山地灌丛矮林土、黄壤、黄红壤、红壤、紫色土等类型组成。

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特别是武夷山脉各种常绿阔叶林群丛集中分布区;若干大面积、结构完整、更新良好的珍稀濒危植物原生种群;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赣江优质水源地。保护区属中亚热带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区,优越的生态环境,茂密的森林植被,孕育了种类繁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现已查明,有5个植被型组,13个植被型,87个群系,森林覆盖率94.2%,森林蓄积量748755立方米。有高等植物252科837属2582种,其中:种子植物有169科686属226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银杏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3种:光叶榉、香果树、浙江楠等。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360种、鱼类16种、昆虫1055种、贝类47种、虾类2种、蟹类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蟒蛇、白颈长尾雉、云豹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7种:穿山甲、虎纹蛙、白鹇等。

保护区涉及国有洋地、日东等四个林场以及开坑、赣源等十一个行政村,总人口12533人。

保护区始建于1998年,2004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石城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6月成立“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于2008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调整石城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更名为“江西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6月国务院批准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3月成立石城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林业局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

保护区十分重视生态系统研究,先后有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厦门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20多所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来赣江源保护区考察,开展合作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经过保护区工作者几十年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是科研、教学实习、生态科普教育天然课堂,是开展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2015年被赣州市政府授予“赣州市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基地”。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5067984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